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WCBR)于9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杭州召开,马来西亚三大生物圈保护区代表受邀出席,其中包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升旗山生物圈保护区。
升旗山机构总经理拿督石礼兴亲自率队,与来自全球的保护区代表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并探讨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保护区代表会议之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主办。MAB自1971年创立以来,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WNBR)落实相关目标。目前,WNBR已覆盖136个国家的759个生物圈保护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约5%。
大会每十年举办一次,旨在评估进展、分享经验及制定未来方向。上一届大会于2016年在秘鲁利马举行,并通过《利马行动计划(2016-2025)》。本届杭州大会被视为MAB的重要里程碑,将制定《2026-2035年MAB战略与行动计划》,衔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利马行动计划成果,为未来十年的全球保护工作定下基调。
通过强化国际合作,杭州大会将进一步凸显生物圈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韧性与可持续生计方面的全球典范作用,同时成为科学研究、社区创新与可推广解决方案的前沿枢纽。

马来西亚共有三个生物圈保护区获联合国认可,分别是彭亨珍妮湖、沙巴克罗克山脉以及升旗山。三者此次均受邀参会,展现马来西亚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积极努力。
在今日举行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第三天研讨会上,升旗山机构总经理拿督石礼兴代表亚洲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出席“加强全球、区域与专题网络”主题研讨,凸显升旗山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中的关键角色。
研讨会汇聚来自非洲、阿拉伯、欧洲、伊比利亚美洲及亚洲各大区域网络的代表,共同探讨如何落实新《战略行动计划》,并回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巴黎协定》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

拿督石礼兴强调,亚洲地区四大次区域网络,既EABRN(东亚)、PacMAB(太平洋岛国)、SACAM(南亚)、SeaBRnet(东南亚),在促进知识交流、推动科学合作与资源动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指出,唯有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有效应对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研讨会同时邀请了来自非洲(AfriMAB)、阿拉伯(ArabMAB)、欧洲(EuroMAB)及伊比利亚美洲(IberoMAB)的代表分享经验。
与此同时,石礼兴也受邀任担任由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主办的分会场活动嘉宾之一。
该分享会以“在气候行动与自然积极中主流化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日本的贡献”为主题,于本周一(22日)在中国杭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期间举办。
会上,拿督石礼兴分享了升旗山生物圈保护区(PHBR)的发展历程与MAB相关活动,探讨了对日本MAB倡议的期望,并交流了如何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以推动气候行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路。
此外,升旗山机构营运总监陈荣堡,也受邀在会上发表“推动区域合作:东南亚生物圈保护区自利马大会以来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