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新学校“办学历史馆”日前隆重开幕,见证这所创校于1935年的学府走过90载风雨的辉煌历程,承载几代人的教育记忆与华社的共同心血。
活动适逢培新学校90周年校庆校友回校日,现场气氛温馨而庄重。校方希望通过校史馆的成立,不仅纪念前人办学的艰辛,更让新一代学生体会“感恩与传承”的意义。

槟州社会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宗教事务行政议员兼双溪槟榔州议员林秀琴在致词时指出,培新学校自1935年创立于日落洞中华基督会布道所,仅凭一张桌子、一块黑板,就承载了创办人林兰谷与蔡碧英伉俪“让孩子都有书读”的信念。
“90年来,培新从亚答屋到四层教学楼,从一块黑板到数码课堂,这一切不是奇迹,而是社区的力量。政府、庙宇、宗教组织、善长仁翁、家长与校友携手同行,才有今天的成果。”
她说,校史馆不只是“纪念馆”,而是一间会说故事的教室,让学生明白今日的便利与成就,皆是前人一砖一瓦、一分一毫堆叠出来的成果。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这里学习的不只是课本知识,更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尊重、沟通、合作、体谅与包容——这些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走得更远。”
她强调,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培养“聪明”的学生,更是培养“善良而有担当”的人。而这种精神,正是我国多元社会最需要的。
“培新学校有来自不同信仰与背景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正是槟城的骄傲,也是马来西亚的希望。我们尊重差异,更珍惜团结、关怀与希望这些共同的价值。”

董事长拿督方万春致词时指出,90年前,创校先贤秉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创办了培新学校。从简陋课室起步,一步一脚印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财富,而是对教育的坚持与热忱。
“90年来,培新走过风雨,也迎来无数成就。这里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不论身在何方,都以身为‘培新人’为荣。老师们默默耕耘,董事、家协与校友们不离不弃,正因有大家的付出,才有今天的培新。”
他表示,校史馆的启用,象征着一段共同的教育记忆得以延续。馆内的每张照片、每件文物,都是培新成长与蜕变的见证,更提醒大家珍惜前人的努力,继续把教育的火种传下去。
出席者包括副董事长兼校史馆主任拿督蔡贵荣、校长邓伟文、执行顾问拿督温子开、顾问杨合荣、校史馆设计师叶路丁、槟岛市议员李伟翔及90周年标志设计优胜者柯顺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