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岛市议员郭玉琪强调,要把槟城打造成「儿童友好城市」,就不能只盖游乐场或画几条斑马线,而是要让孩子真正走进城市决策,成为未来主角。
她今日在市政厅例常会议上建议推行“小小市议员计划”,让12岁的孩子被邀请走进市政会议,模拟参与决策。
“这是让孩子提早理解责任与公共事务,也让大人学会听见童声。”
她说,若这些建议能逐步落实,槟城将不只是大人宜居的城市,更是孩子们安心成长、充满归属感的家园。
“孩子不是我们的过客,而是未来的主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不是选项,而是责任!”

此外,她也抛出新倡议:
第一,设立「儿童友好认证」,凡符合安全、清洁与设施标准的商店、社区中心或学校,将获官方认可,方便家长安心选择。
第二,设立「儿童之声平台」,让孩子能在学校、幼儿园甚至托儿所,直接反映对环境和需求的意见。
另一方面,她也是市政厅「学校区交通拥堵小组主席」,他表明将推动三大方向:改善人行道设施、加强繁忙时段交通管制,以及提升驾驶者和家长的安全
意识。
郭玉琪是就去年11月,槟岛市政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签署谅解备忘录,展开「儿童友好城市」计划(CFCI)而提出上述倡议。
///////////////
此外,威斯维那丹市议员说,槟岛市政厅近年来积极推动多项举措,以提升年长市民的生活品质与福利。市政厅不仅将长者视为需要照顾的群体,更视他们为社会重要的资产,持续鼓励他们回馈社会,形成互助共荣的社区氛围。

未来,市政厅将进一步在住宅区增设更多长者日间活动中心、推出定期的健康与休闲项目在公园与社区礼堂举办、确保所有新发展项目都纳入长者友善设计元素,涵盖住房、交通与公共设施。
此外,市政厅也正在亚依淡的长者活动中心(PAWE)设立呼叫中心,以协助长者安排免费医院接送服务、提供紧急援助,以及定期探访独居长者,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获得持续关注。
/////////////
另一方面,槟岛市议员李伟翔指出,槟城日益增多的废弃车辆不仅影响市容,更已成为公共安全与环境卫生的隐忧。

“废弃车辆不仅是清洁与外观的问题,它们还带来安全隐患,可能成为蚊虫滋生地、潜在的犯罪温床,并造成视觉污染。”
他建议,市政厅应加强与警方及陆路交通局合作,配合更严格的执法措施,并展开公众意识宣传,以有效解决问题。
///////////////////
槟岛市议员李成淮说,自2018年推行“捕捉—绝育—放回”(TNRM)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8月,已有7748只狗成功接受绝育及疫苗接种。其中,1015只狗获得领养,找到新家庭,重获温暖。

然而,尽管计划取得一定成效,推行过程中仍面临重大挑战。最大的问题来自部分狗主缺乏责任感,弃养或疏于照顾,导致流浪犬数量难以有效控制,也阻碍了计划的全面成功。
不仅如此,如今槟城还面临另一股流浪动物浪潮——流浪猫问题。近年在全槟各地愈发显著,其产生的原因与流浪犬相同,主要源于部分饲主的不负责任态度,弃养或未能为宠物进行绝育,进一步加剧了街头动物数量的增长。
对此,当局提醒公众:“要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宠物。如果没有能力,就不要随便饲养;若已经饲养,就不该弃养或忽视。因为当我们将一只动物丢弃到街头时,其实是把负担与风险丢给了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