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26岁的陈德伟微笑着说,语气轻柔,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他目前在槟城圣尼古拉盲人之家修读信息技术 (IT) 课程,同时也在盲人之家实习。在今年的10月18日,他第一次踏出国门,前往台湾台北参加“第32届视障音乐节暨第2届国际视障音乐大赛”,并在自由跨界类成人组中,荣获特别奖。
这场赛事由台北市视障音乐文教基金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视障音乐人同台竞技。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段自我肯定的旅程。

………………………………………
录制儿童佛曲开启音乐之路
………………………………………
陈德伟自小就喜欢唱歌,他笑称自己是个“浴室歌手”,小时候最常唱歌的地方,就是浴室。
排行最小的他,有三个哥哥,因为年纪相差较大,从小听的并不是儿歌,而是哥哥们喜欢的流行曲。于是,他人生中第一首完整学会的歌,是光良的《童话》。
然而,真正让他与音乐结缘的,是2018年那一次踏入录音室的经历。
“那时候哥哥鼓励我去录一首儿童佛曲,没想到录完之后,我的音乐之路就真正的在我生命中开启。”

由于音质纯净、嗓音清亮,他很快获得佛光山佛教团体的赏识,参与佛曲录制与表演。隔年3月,他首次登台演出,从此正式踏上音乐路。
后来,他遇上了人生中的重要贵人——本地音乐人周博华。
“周老师教我声乐,她让我明白,唱歌不只是技巧,更是用生命去诠释。”
疫情行动管制期间,向周老师学音乐的课程被迫中断,但两人依然保持联系。这次在国外获奖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周老师。


…………………………………..
天生患有眼疾仍乐观生活
……………………………………
陈德伟天生患有青光眼,右眼失明,左眼的视力仅有约一半。然而,他始终带着乐观的笑容,正面积极地过生活。
“我有很疼我的家人,一路走来,父母和兄长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爱。”
音乐对他而言,是表达情绪的出口,也是生活的能量来源。做功课时、在夜市帮忙卖年饼时,他都能随口哼起歌来。
这次到台湾比赛,是他在马来西亚盲人协会的群组中看到的机会。“我就想试试看,反正不试永远不会知道。”
幸运的是,他在本地海选中脱颖而出,并在母亲与女朋友陪同赴台参赛。值得一提的是,女朋友也一同参赛。参赛那天,他以林宥嘉的《想自由》作为参赛曲目。


……………………………………
偏爱亲情与贴近生活曲风
…………………………………..
谈到喜欢的曲风,他偏爱亲情与贴近生活的歌曲。
“我比较喜欢唱能让人有共鸣的歌,尤其是亲情或生活题材。”
他坦言,学习声乐最难的是汉语拼音、咬字与情感注入,但他始终牢记周博华老师的那句话——“用生命来唱歌”。

………………………………….
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
获奖之后,他没有停下脚步。他想继续学习唱歌,最近也开始学习弹吉他。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再到国外参赛。
除了歌唱以外,陈德伟亦积极提升自己,这也是为何在今年7月,他决定只身来到槟城念书,提升自己的技能后,未来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里,一个人来到槟城。我家人难免会担忧,但这是我学习独立的时候,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陈德伟坦言,很喜欢槟城的生活,平时也会和宿舍同伴一起外出用餐或闲逛,在生活上互相扶持。
即将在12月完成课程的他,会选择回到家乡吉隆坡,继续一步一脚印完成他想完成的目标,包括很重要的音乐之路。
……………………………….
喜与各国视障音乐人交流
…………………………………
回顾这次到台湾参赛的旅程,他形容是非常棒的体验。除了比赛,主办方还安排音乐会、分享会与城市导览,让他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视障音乐人交流。
“看到他们在音乐路上的坚持和热情,我很感动,也更确定自己要走的路与方向。”
而其中让他感到难忘的是,受邀到台湾汉声广播电台接受访问,让他有不同的体验。
陈德伟用他的歌声,唱出了生命的希望与温度。在光影交错的世界里,他看不见完整的颜色,却用音乐描绘出最明亮的风景。

………………………………………..
报导:翁懿娴
摄影:Darwina Mohd Daud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