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位于夜兰亚珍(Hutton Lane)的槟榔屿万宁同乡会,可见会馆内右侧角落精心摆设着经岁月洗礼的文物,向到访者述说着海南先贤南来奋斗的史迹,同时也透过这平台与新生代对接,让万宁海南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槟城有上百间会馆和家庙,青黄不接是不少会馆家庙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科技发展时代,若少了创新与突破,要把数十年,甚至是百年历史的会馆家庙传承,着实有一定的难度。
槟榔屿万宁同乡会深知与时并进的重要性,继而集思广益打造了“万宁文化角落”,虽然角落小,但却蕴藏着珍贵的历史足迹,也印证了槟榔屿万宁同乡会在每个时代的蜕变及努力。



…………………………………………..
许开求:跨越地缘性与世界接轨
…………………………………………..
槟榔屿万宁同乡会主席许开求硕士接受《珍珠快讯》访问时指出,若要永续经营会馆,就不能墨守成规,反之需要跨越地缘性,与外界甚至是世界接轨,才能做到让新生代追思根源,弘扬万宁乡情的本质。
而今年已是第二年参与槟城庙会,也是该会馆跨出一大步,与外界接触的例子,而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最津津乐道的是,前槟州元首敦阿末弗之及槟首长曹观友更在庙会中,特到万宁同乡会的摊位,了解海南人的文化和品尝海南美食与咖啡。
……………………………………….
每个角落文物背后皆有故事
…………………………………….
尽管特别开辟了“万宁文化角落”,但其实踏入会馆内处处都是文物,背后皆有故事,让到访者可以从中窥探旧时代万宁同乡会的演变。
万宁文化角落中悬挂着订制于1949年的认捐牌匾,精致的牌匾雕刻,当中有趣的是牌匾中认捐记录方式,让许开求笑言早前也连番研究后才明了,并为记者解说。
也是马来西亚万宁同乡会总会长的许开求指出,不同于现今的科技便利,摆设着的旧时代黑色老式脚车是当年执行秘书,骑着老铁马到处收会费的交通工具。如今已不再有这种情景。
“由于海南人南来维生时,多是投入饮食业及咖啡业,因此少不了展示装咖啡豆用途的铝制箱子等等。
当中也有总务谢祖钦所捐出其母亲,制造于1912年的缝纫机,也摆设在文化角落处。



……………………………………..
赋予旧文物新生命传承世代
……………………………………..
许开求指出,在未设有文化角落前,认捐牌匾只收在一个角落中;而会馆大厅中也有一个年久失修的古老摆钟,经过他和理事们跑遍了槟岛,才找到了维修摆钟的师傅,重启了摆钟。
他坦言,一直都酝酿着设立文化角落的想法,直到今年3月,来自吉隆坡万宁同乡特千里迢迢送来了3个拥有约80年历史,以鱼皮做的传统灯笼后,进而开始筹备文化角落,并于日前由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开幕。
对于他来说,只有重新赋予旧文物新生命,那么文化才能继续传承世代。



………………………………………..
突破自我拍视频宣扬海南文化
………………………………………..
值得一提的是,主席许开求、副主席符树泉、总务谢祖钦、执行秘书詹蕙俪等人,正筹备着视频制作,以宣扬海南的文化。
他们跳出舒适圈,努力的突破自我,一步一脚印地学习新知识及新技能,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丰富的海南文化,这是他们的热诚与使命,也是令人敬佩的学习精神与态度。




………………………………..
报导:翁懿娴
摄影:罗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