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可带来绝望也能带来希望 魏子森:媒体负责任报道可拯救生命

Admin
tkm0908f

///图说:“负责任自杀新闻报道能拯救生命论坛”推介。左起:李秀云、莎拉丝、魏子森、黄燕彬及阿末安华。

/////

槟州青年、体育及卫生事务行政议员魏子森指出,媒体在报导自杀新闻时,肩负巨大的道德责任,一则新闻不仅可能带来绝望,也能带来希望。

他强调,研究显示,不负责任的报道方式,如加入过多细节、煽情手法或揣测成因,可能导致所谓的“自杀传染效应”;但若能以同理心和事实为基础进行报道,新闻反而能成为预防的有力工具。

“媒体若能突出康复、坚韧以及援助系统的报道,就能为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提供生命线。”

他是今天在推介“负责任自杀新闻报道能拯救生命论坛”(Forum:Ethical Suicide Reporting Can Save Lives)时这么说。

魏子森阐述,符合伦理的新闻报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清楚描述自杀方式或地点、避免浪漫化或戏剧化自杀行为、提供求助热线与相关资源、报道求生故事,让大众看到有人找到援助并重获新生。

“媒体不仅是叙事者,更是公共卫生的守门人。你们的文字可以塑造认知,减少污名,并鼓励更多人寻求协助。”

他同时呼吁政策制定者,应投入更多资源,制定培训课程、准则与监督机制,以协助记者更负责任地报道自杀新闻。

“让我们记住,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是某人的孩子、朋友。负责任的报道不仅是好新闻,更是一种同情心的展现,也是防止自杀的关键。”

此外,魏子森宣布“负责任自杀新闻报道能拯救生命论坛”大型活动将于 2025 年 10 月 12 日(星期日)上午 8 时 30 分至下午 3 时 30 分 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的 Kompleks Cahaya Siswa举行,欢迎民众免费参与,报名链接:https://tinyurl.com/registration1210。

这项论坛由槟城防止自杀组织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主办,将汇聚新闻工作者、内容创作者、精神科医生、防止自杀组织负责人等,共同探讨在数码时代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方式进行自杀相关报道。

出席记者会者包括Befrienders主席莎拉丝、活动筹委会主席李秀云、班台医院精神科医生黄燕彬、理科大学辅导部主任阿末安华。

tkm0908e.jpg

另一方面,魏子森也在记者会上透露,根据大马皇家警察的数据显示,全国自杀案例在过去几年呈上升趋势。2023 年共通报 1087 宗自杀案例,比 2022 年的 981 宗增加 106 宗,涨幅约 10%。

在过去五年(2019 至 2023 年)内,全国一共记录 4450 宗自杀案例,逐年数据如下:

2019 年:609 宗

2020 年:631 宗

2021 年:1142 宗(近年最高峰)

2022 年:981 宗

2023 年:1087 宗

至于槟城,根据警方数据,2020 至 2022 年 5 月之间,槟州共发生 233 宗自杀案例:

2020 年:78 宗

2021 年:114 宗

2022 年(截至 5 月):41 宗

其中,在槟城大桥发生的自杀企图尤为引人关注。2019 至 2022 年 5 月期间,共有 46 宗企图自杀,当中 27 宗死亡。仅在 2022 年 1 月至 5 月间,就发生 15 宗企图自杀,其中 4 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