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委员会主席黄汉伟指出,州政府正通过跨机构合作,全方位提升公众对威省历史、文化与软实力的认知,并积极推动相关研究、公共空间活化及社区文化活动。
他表示,州政府透过槟城环球旅游机构(PGT)、威省市政厅、州遗产专员办公室、Think City、公立大学等机构协作,推出多项策略性举措。
他说,其中主要举措包括由 Think City 与槟州政府联合推出的宣传资料,如《威省的朝圣历史与遗产》及《瓜革巴:历史、考古与遗产永续》两本著作、《峇冬丁宜文化地图》以及威北、威中、威南的旅游手册。
“此外,州政府也制作了七部《威省小城镇》宣传影片,通过国际平台展现当地历史、社区及文化身份认同。”
他是于周五上午在槟州立法议会口头询问环节上,代表首席部长回答玛章武莫区州议员李凯伦的提问时,如是表示。
………………………………….
推动场所营造与城市活化
………………………………….
他补充,威省市议会持续加强与 Think City 及本地社区的战略合作,通过场所营造(placemaking)与社区导向发展的方式,提升威省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环境,丰富公共空间,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中主要项目包括:威省小城镇拨款计划(2024–2025):旨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并升级威省的小城镇。其中一项成功的场所营造案例为北海艺术走廊(Butterworth Art Walk),该项目通过壁画、雕塑与创意装置等公共艺术元素,活化旧街巷,彰显威省社区的历史与文化身份。
黄汉伟续说,当局同时也实施了海滩公园升级计划(Taman Pantai Upgrade Project),以景观艺术、步道、社区空间及功能性照明美化公共休闲区,使之成为社区互动中心,以及社区旅游亮点。
“威省市政厅也和登姆斯河渔民协会合作,开展候鸟信息牌计划(Bird Flyway Project),提高公众对迁徙鸟类多样性生态的认知,并推动自然生态旅游。”
他补充,在位于 Presint Lebuh Kampung Benggali 设立的综合社区枢纽(Integrated Community Hub),包括北海电子图书馆、口袋公园及公共泳池,已成为区域性的社区活动中心。此外,本地居民也可通过“小城镇拨款计划”,执行文化与遗产为基础的社区旅游项目,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与多家大学合作进行互动式推广
……………………………………………
黄汉伟也指出,当局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的合作促成了《威省的朝圣历史与遗产》研究;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UPSI)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亦参与了登姆斯河(Sungai Tembus) 候鸟信息牌项目(Bird Flyway Project);而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 推行威省趣味地图——生态与遗产(Fun Map Seberang Perai – Eco & Heritage),以互动方式介绍历史遗迹及生态旅游景点。
他说,研究成果如《威省历史》一书,也成为 威省市政厅和玛拉工艺大学(UiTM) 的参考资料。
“与此同时,当地艺术社群积极扮演槟州文化大使的角色,透过参与各类艺术与文化节庆活动,如北海艺穗节、高渊艺术节,以及槟城2030庆典 × 威省文化遗产日2025,向公众推广槟州的文化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