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丹绒武雅区小孩子打羽球的兴趣,丹绒武雅区州议员郑雨周成立丹绒武雅区羽球班,让一些热爱打羽球的孩子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羽球环境,同时也藉此推动健康运动风气。 丹绒武雅区州议员郑雨周在推介丹绒武雅区羽球诊所仪式上表示,羽球班开放给20名年龄14岁以下的小朋友参加,这同时也能够训练他们成为未来的李宗伟或者是国家未来的运动栋梁。 另外,丹绒武雅区州议员助理陈清和则表示,羽球班将在华人农历新年后正式开班,训练时间是每周三晚上8时开始至10时,地点是在丹绒武雅区民众会堂。 丹绒武雅区羽球班每月只收费10令吉,让有兴趣的小孩子能够报名,由郑雨周服务中心拨款聘请教练及准备羽球等所需物品,惟学生们需自备服装及羽球拍。 有兴趣的民众,可联络012-5830869,以了解更多详情。
教育
马来西亚在近3年来诞生首位哈佛大学生,那就是现年只有20岁的槟城女生周诗韵,成为槟城之光! 来自槟城的周诗韵,在初中评估考试中考获7A,大马教育文凭考试考获9A+和1A,目前在吉隆坡泰莱学院报读国际文凭课程。她去年11月经过哈佛大学面试后,12月中获知被录取,今年8月将到该校就读4年课程。 为表扬周诗韵的卓越表现,以及于去年在世界GCEA水平中考获全球最佳成绩的谢宗延,槟州首长林冠英特颁发奖状及奖金给他们,并语重心长希望他们在学成毕业后能够回来槟城工作。 另外同样也获得首长颁发奖状的是谢宗延。他是在去年举行的国际普通教育高级证书(GCE)A水平考试中,考获8A成绩,目前在拉曼大学就读精算系,计划明年到外国留学。 林冠英表示,这3年来没有大马学生考入美国哈佛大学,但今年就有一名来自槟城的学生考入哈佛大学,这证明槟州人才济济,但是否能留住这些人才,却是另一个问题。 “因此州政府就要尽力留住这些人才,如果没有好好照顾他们,就没有办法留住这些人才。”
拥有92年校史的北海中华总校设立文物走廊,以记载先贤创校的贡献;槟州首长林冠英更宣布,槟州政府将拨出10万令吉给中华总校建委会作为建校基金,以惠及莘莘学子。 槟州首长林冠英为北海中华总校文物走廊主持开幕仪式后表示,该校的4层楼教科楼在2012年杪进行动土仪式,而他现在再次前来所看到的景象却是完全不同,值得一提的是,4层教学楼在6个月内就竣工并开始使用,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州政府向董事长郑克生学习。 “建校工程不单是快,而且水准高。中华总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董事会的策划安排之下,善于利用仅有的1.1英亩空间,建立一个设备齐全的学习环境,精神值得表扬,同时可见中华总校董事们为华文教育尽心尽力,华校的存亡金额建设都是靠自己,靠花社捐款,这就是华社对于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他表扬董事们出钱出力建校之余,也不忘创校的先贤们而建立了这个文物走廊表扬先贤,让学生们了解92年前先贤创校不容易,而这些历史性的文物牌匾值得后世们保留及收藏。 “文物走廊具有深层意义,而具有历史价值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也相信中华总校能够经得起未来的挑战,培育出让我们这一代骄傲的下一代。” 另外,北海中华总校董事长郑克生则表示,中华总校自1921年创校,拥有92年的历史,回顾创校至今,学校发展由茅屋起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学堂。 “2012年新的董事部成立之后,立志重建的现代化校舍为要务,如今一栋4层楼教学楼已经完成,预计明年的3月,学校重要建设如礼堂、食堂及许多专业教室将会完成。” 他指出,学校发展也是跟着时代的步伐一代一代相传,为了缅怀先贤的奉献,他们为学校所作的贡献及为教育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和精神,是值得让后辈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文物走廊并非是创举,但对该校而言是创新,让后辈记得为该校所付出的每一个人,来勉励后进。 他也感谢槟州首长及槟州政府重视该校的发展,每年制度化拨款给各源流学校的惠民政策。该校也会继续不断的提供新建设,造福学子,为教育而努力,以卓越学校为目标。
《纪念南侨机工展览厅》展出抗战时期南侨机工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而在滇缅公路奋勇抗战的史迹,用机工们英勇以血泪谱写的历史篇章,让后世了解并学习他们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 槟州首长林冠英于1月1日出席南侨机工纪念展厅开幕仪式时表示,在2014年的第一天能够见证《南侨机工纪念展览厅》的开幕,可感荣幸,同时希望这座展览厅可以吸引更多人走入了解,祖先曾经经历过一段悲惨的历史,也让人们知道,当年机工们,在惊心动魄的滇缅公路上,留下许多故事。 他说,年轻一辈可能不懂机工们的付出,不了解这一段历史插曲,不明白当时候机工们要远离家乡,走入战场的背后修补滇缅公路。 “透过这座展览厅,让年轻一辈能够看清楚当年祖先们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为正义,在滇缅公路奋勇抗战的史迹,机工们英勇以血泪谱写的历史篇章,如何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为自己的原则不惜代价的做出牺牲。” “先贤们见证了何为见义勇为,尤其在这个“欠缺原则”的年代显得特别重要。” 他说,南侨机工们的牺牲绝不是白费地,他们的牺牲是为了让后世看到更美好的未来,用本身的经历教导后世。 他指出,槟州政府注重历史与文化,这个具备教育性质的展览厅落成后,相信有助于还原我们的部分历史,使到这段插曲不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同时,槟州政府也会全力协助为这些历史文物建筑增值及扩大。 槟州阅读报社社长拿督庄耿康表示,槟城阅读报社是孙中山先生于1908年与槟州华侨革命同志所创立,至今已约百年,从开始创立初期,推动革命救国,即转而关注教育,到日本侵华时联合桥团,筹赈祖国难民等。中日战争时期,在当时社长刘玉水、王景成等先贤领导下,联合槟城42单位的侨团,积极展开筹赈运动,而后响应陈嘉庚的呼吁,召募机工回国服务。 他说,来自马星各地过国机工共3000余名,史称南侨机工,为了救国危难,反对侵略战争,牺牲家庭幸福,毅然抉择踏上不归路。 机工冒着生命危险,奔驰在滇缅公路上把战争物质,运输后方,扭转受制战局,立下战功,名垂青史。二战虽结束了将近70年,南侨机工的悲壮故事,或许还萦绕在老一辈的脑海里,但对年轻一辈的却是茫然,这座展览厅希望年轻一辈参观所展示的图文史料后,不管对这段历史熟悉或模糊,都一定对机工们在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英勇的以血泪谱写的历史篇章而感动,在缅怀南桥机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无我的奉献。 另外,在开幕《纪念南侨机工展览厅》同时,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邹璐也推介了其新著《感动的旅程》。 邹璐表示,为了亲身体验当年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所遭遇的苦难,特于2011年与一群万里行队友驱车重走滇缅公路。她把一路所见,所闻,所思一一记录,著作成书,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更多南侨机工及滇缅公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