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系画家倪英灵 用画笔勾勒出生活灵感

当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你想要做些什么?无论是采菊东篱下,还是发挥余热热心公益等等,答案不外乎“喜欢的事情”。

为了陪伴孩子成长,倪英灵赫然辞去了麻醉及重症照护医生工作,和丈夫举家从新加坡搬回故乡槟城生活。

而在这,除了照顾年幼的3名孩子之外,她也重拾起少时的兴趣,闲暇时执起画笔勾勒在生活上的灵感。

殊不知,在无心插柳之下,这却成了她走入成为画家的世界,并成为了一名为自然作画的植物系画家。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画家或艺术会成为我的职业吗?我会很坚决的回答不是!但世事就是那么奇妙,今天的我一直都在做着这件事情。”

…………………………………
为家庭孩子辞去医生工作
………………………………….

倪英灵回忆说,之前会从医生的工作岗位退下,是因为她和丈夫工作都很繁忙,而丈夫也需时常到各国公干,所以商量之后决定其中一方全职留在家中。

“我大约是在2005年下了这个决定,随后我们搬回了槟城,结束了我在英国求学,新加坡工作的人生旅程。”

………………………………….
重拾儿时兴趣摸索画风
………………………………….

她说,在这之后,她慢慢重拾起了儿时的兴趣,一开始摸索时,各种画风、风格的作画都会去尝试,热爱学习的她也买了许多和艺术相关的书籍,一边自学一边作画。

就这样,她开启了兴趣的作画之旅,在不断尝试中,她发现了自己对宏观艺术并不精通,可能是学习科学的关系,她对微观和细腻的植物作画更为擅长。

“以植物为蓝本作画几乎已经成为了我的舒适圈,就这样我决定选择这一领域,去享受作画的兴趣。”

……………………………….
共享空间建立艺术社区
……………………………….

之后,在数名家长的怂恿下,她开始了非正式的艺术兴趣小组,刚开始时会和孩子们分享关于作画和其他艺术的知识。

“再后来我遇上了另一个对此也非常有兴趣的人,开始了共享工作室,有了这一个共享空间之后,我遇到了许多艺术家,通过交流开拓了我在这一领域的视野。”

在和这些艺术领域的人士成为朋友之后,她也不知不觉地慢慢融入其中,开始艺术圈内地社交,参与各项艺术活动等,而她的作画,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广为人知。

“在这里,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互相分享他们拿手的领域,而其他人则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个艺术社区建立了起来,而这也鼓励了我,在艺术这一块走下去。”

…………………………………
用画作诉说本土植物故事
…………………………………

和其他植物画家喜欢展现自然的美丽不同,倪英灵更喜欢在她的画中诉说来自植物的故事。

她分享说,真正吸引她的,是植物界内的成长故事,从生长至归于尘土,其实都是作画的灵感,而并非局限于鲜花盛放的那一刻。

“或许是一片泛黄透光的树叶,又或许是其他细节如看起来和奇特、冲击性的,都能引起我的兴趣,这也是我和其他人的区别,我喜欢有故事性的东西。”

另外,她也喜欢本土植物,如马来沙拉Ulam,以及娘惹文化中当作点缀和食材的各种植物,目前她正在策划一系列相关的作画,把本土植物的一面通过画本记录下来。

“许多人都不清楚这些植物的长相,一些传统的植物甚至已经被遗忘了,所以我想用我的方式记录下来,告诉大家本土植物的故事。”

…………………………….
多方面寻找作画素材
……………………………

在分享获取作画素材的经验时,她笑说,本身虽是植物画家,但却没有“绿手指”,在种植方面可说是屡战屡败。

因此,她唯有拜托朋友,协助种植她所要的植物,再不然就到超市、公园甚至是路边,寻找她所想要作画的植物。

“如果情况允许我会在现场草稿,并研究一些细节,之后会拍下照片做记录,以方便之后的作画流程。”

她透露,一幅画平均需要花费50小时至100小时完成,以每天4至5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一幅画需要数天才能完成。

“作画的价格也取决于一幅画的复杂程度、大小和作画时长等来计算。”

………………………………………
疫情下改为线上艺术圈交流
………………………………………

受到疫情影响,倪氏早前也关闭了位于商圈的工作室,改而在住家设立自己的工作间。

无论如何,艺术圈的交流并未落下,通过网络连线,他们得以继续分享艺术心得,通过互相交流,拼发出更多创作灵感。

“虽然共享工作室没了,但我们每个星期都会有类似的聚会,来分享我们创作的心路历程。”

………………………………………
报导:黄国伟
摄影:Alissala Th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