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域MCO期间善用科技 槟迈向无现金精明州愿景

行动管制令的实施,加速了数码化及无现金交易的进展,加上槟州政府积极推动,使槟州向“精明州”愿景继续跨前。《珍珠快讯》走访槟威两地访问各领域人士,发现大家已适应新科技,并视之为事业辅助工具。

槟州政府去年在槟岛吉灵万山推荐“GRABMART”线上市场,让民众无需出门也可买到新鲜的蔬菜肉类。记者来到吉灵万山巴刹,以探析民众及贩商对于线上市场的反应。

阿都拉昔:线上订购多是上班族

牛肉贩商阿都拉昔(52岁)说,行管令期间透过线上市场的订单,与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一天会增加多一两个订单,不会有订单暴增的现象。

“我认为目前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关于“GRABMART”线上市场,因此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他说,一般会使用线上订购的人都是上班族,而乐龄人士则比较倾向于亲自到巴刹购买。

“目前巴刹营业时间是早上6时30分到中午1时,遵守MCO的时间,而这期间生意也受到些许的影响,大约下跌了40-50%。”

沙占汉:对生意有帮助

鱼贩商沙占汉(59岁)说,透过“GRABMART”线上市场,他本身一天接货的订单曾高达300至500令吉,而在行管令期间则比较缓慢,但还是有上百令吉的订单。

他说,有了线上市场,对生意上确实有提供了一些帮助,因为民众无需出门,可透过手机来购买新鲜食材。

“我也鼓励其他商家能够善用网络平台,除了放便,至少也对生意提供一些帮助。”

迈丁:MCO期间订单增

蔬菜贩商迈丁(29岁)说,透过“GRABMART”线上市场为他每日的生意增加多一些订单,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一个辅助。

“目前巴刹只有一个入口,对于生意确实会有影响,不过在行动管制令期间,透过线上订购的订单有些许增加。”

张伟庆: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咖喱香料贩商张伟庆(35岁)说,线上市场对于他来说,在行动管制令前后的订单并无差别,因为人们还是比较倾向于亲自来买,不过其他蔬菜和鱼和肉类摊贩,则常常接货线上订单。

“无论如何,我认为现在政府允许我们营业就已经非常好了,而且MCO2.0不似第一次的MCO,许多人还可以出外购物。”

他说,线上市场若有订单,对于生意也是一种加分,不过可能现代的年轻人比较少下厨,而年长者则不太熟悉如何操作,还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

郑慧莉:威省民众接受度高

至于威省方面,线上市场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也越来越普及,据Wonderfood健康饮食创办人郑慧莉表示,威省民众对线上交易接受度高,而且其客户多数也会选择通过电子钱包或银行转账,这样能够减少近距离接触,对抗疫也有很大帮助。

至于送餐方面,她也会亲历亲为,亲自把客户所点的美食送到府上或办公室,目前主要的客户群集中在威省一带。

她透露,本身是在去年12月开始,就以线上销售健康饮食模式,来打开市场,其客户来源主要通过网络招徕,并经过网上的点餐平台,来下达订单。

“我们是以健康餐做为卖点,客户可自由配搭自己喜欢的健康食物,然后再由我们计算饮食卡路里及烹饪等,所有过程一手包办。”

她说,在抗疫期间吃的健康也很重要,因此,她才会在疫情时萌生创业念头,希望能在此时机灌输健康饮食概念给大众。

除了商家之外,其实州内的部分慈善组织,也开始配合新常态,来推动慈善事业。

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Apps效果好

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该会主席蔡瑞豪受访时透露,他们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慈善手机应用程序(Apps)也获得良好回响。

“其实我们已经策划了3年,不过推出时刚好遇上疫情,这正好迎合了新常态,所以反应很好,目前我们上载到apps的慈善个案,都能朝向目标前进。”

他透露,把慈善搬到线上后,许多原本定期登门捐款者,也改用上述方式行善,这种改变是可喜的,因为这可帮助大家在疫情期间减少外出,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这场疫情改变了大家以往的生活方式,以前不会使用应用程序的,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也学会了。”

此外,由于疫情关系不能群聚,该会也把原本常年活动之一的福袋派送活动,改以亲自派送到家的方式进行,为4200户需要帮助的家庭送暖。

“疫情当下,但行善不能停止,所以我们改变以往的方式,适应新常态来帮助大家。“